王侍读拍着桌子,唾沫横飞:“李生此文格局宏大根底深厚,深得经义精髓!更难得的是其心系国本(漕运),颇有乃父之风。此等人才,正是朝廷栋梁之选。解元之位,非他莫属!”
旁边立刻有人低声附和:“是啊,李总督的面子……太子殿下的期许……总不能不给吧?”
第二位,苏州府张远。
此子出身江南著名的书香望族张氏,家学渊源。其叔父是朝中清流领袖之一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清正,素以刚直不阿、学问渊博著称。
张远的文章清雅隽永文采斐然,尤其是诗赋,意境高远堪称一绝,在江南士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几位重视文学才华和传统士大夫风骨的阅卷官,都对他极为欣赏。
特别是孙司业捻着胡须,摇头晃脑语气带着文人的清高赞道:“张生之文如空谷幽兰,清丽脱俗。诗赋更是字字珠玑,已得魏晋风骨。我辈取士首重才情品性,若让一汲汲于实务、满口俚语之人夺魁,岂不令天下士子寒心,笑我江南无人耶?解元,当属张远,以彰文华!”
第三位,江陵府林闲。
这位的名字一被提出,整个内帘瞬间像是炸开了锅!
他的试卷,尤其是那几篇充满了“爆梗”的经义策论——《泥菩萨论吏治》、《皂滑弄人悟通变》、《吉他弦动寄秋思》——在阅卷官中引起了极端对立的评价,堪称冰火两重天!
以周学政和另一位较为开明的礼部郎中为代表的支持派,对其不吝赞美之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