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得地利,那就只能进行人为的环境改造了:海州城的城墙并不高大,但在城外设置了三重拒马墙;城池本身大城套着小城,城门套着瓮城。

        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拉长防御纵深,适合节节阻击,打持久战,可以有效限制敌军骑兵的机动能力,将他们拉入残酷的巷战。

        皇太极面对这样明显很棘手的城池并没有选择强攻,而是玩起了土木工程:掘壕沟,铸营垒,将阵线一点点推进了过来。

        但这样的做法明显是非常拖延时间的,现在明军兵力大劣势,再这样耗下去,明军的援军就要来了,除非,他们本来就想围点打援。

        辽南、辽西互为犄角,很显然,如今最适合支援辽南的就是位于辽西傍海道上的关宁军。皇太极围点打援的想法都刻在了额头上:

        此时关宁军来援必定受阻,一不小心还可能中埋伏全军覆没;但是如果无动于衷,海州城是守不住的。

        朝堂上,大臣们为辽西要不要出兵未能达成共识:五路伐辽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很多人害怕会重蹈覆辙;

        有的人直接质疑起了袁可立当初修筑海州城的决定,辽南咽喉在盖州城,辽南历来都是以防守盖州城为主的,海州卫就只作为预警的桥头堡,他们怀疑袁可立是不是吃回扣了,才会在这鬼地方铸城。

        袁可立是辽东经略,理论上全辽都归他管辖,其中自然包括了辽南与辽西。朱由检还是打算再次当一个“甩手掌柜”:

        要不要进军,怎么进军就让袁可立自己决定好了,如果有需要,朝廷再想办法支援,只是他有些担心老头的身体情况能不能支撑这场大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www.w23d.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