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水浅,在黄海航行的船只通常是平底的,并且吃水不能太深,这就极大影响了船只的载重能力。沿沙行驶,潮涨行船,潮落抛泊,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效率。
更大的麻烦是,我国东部沿海常年受到寒流影响,这条中国沿岸寒流从北向南永不停歇,所以南粮北运是要逆流而上的。
如果到了冬天,北风呼啸,更是难上加难,就算硬帆船有切风航行的能力,那速度也是非常感人的!
如今已经临近年节了,刘家港水域已经挤满了泊船,装载粮食,蓄势待发,他们的目标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从长江口到辽南或者直沽口岸的一次往返,争取赶在明年的元宵节前返回江南。
历史在螺旋,而大明像是掉进了滚筒洗衣机,都快螺旋进下水道了,由于海禁政策的实施,大明的海上力量、航海技术都经历了大倒退。
甚至就连郑芝龙的运粮队,走的也只是沿岸的初级航线,每年最多往返两三趟,每年运送二百万石粮食,运量甚至还比不上漕运!
这一次的运粮队并非出自郑芝龙一家,而是登莱水师、浙江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以及郑芝龙名义上的东番水师组成的庞大舰队。
这支舰队的规模达到史无前例的六百条船,准备一次性运送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其中二十万石入山东作赈灾粮,一百万石则送往辽南。
第237章大明顺风快递
登莱、闽浙水师的三百条船从苏州太仓提了四十万石粮食离港,自刘家港开洋后,最初的这段路程,船队的航行速度并不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