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妖 >
        赵安被这个数目惊的说不出话来,细细一琢磨也没什么好吃惊的。

        清朝有一千多个县,乾隆年间作为所谓“康乾盛世”的鼎峰期,每年户部的财政总收入有五千多万两,其中光是从土地征收的钱粮税就有三千多万两,也就是说清朝的赋税有四分之三来自土地税。

        这笔巨款摊到每个县头上能有四五万两左右。

        然每个县的经济情况不同,有的穷县可能连一万两都交不上来,有的富县则能交上几十万两。

        扬州这边肯定是富裕地区,因为扬州其实就是当下的第一“国际大都市”,每年光是给清廷交的盐税就占了全国盐税总入的六成,故而有“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的说法。

        赵安前世还听过一个夸张的说法,就是说如果清朝有GDP的说法,那扬州就贡献了清朝GDP的百分之二十五。

        相当于其前世的广东、江苏、上海加山东四省(市)的财政总收入。

        吓不吓人?

        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就不得不让人震撼于扬州的巨富了。

        不过,这个巨大的GDP产值还是盐税为大头。

        盐商巨富也是世人公认,估摸把扬州的大小盐商家产抄一抄的话,上亿两白银可能没有,七八千万两是绝对有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