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李一元这位前通政使开始,事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职能上,朝廷补贴驿站的开支,通政司逐步掌控了驿站的控制权,南北二京的驿站网络,现在都掌握在通政司的手里。

        苏泽奏请建设的“西北军情快驿”,“漕运快驿”和“海驿”,这三条新的驿路体系,也都是朝廷拨款,如今也掌握在通政司手里。

        此外京师周围的民驿,也是通政使运营,这些民驿的结存虽然要上缴户部,但是通政司手里多了一笔“活钱”。

        最让杨思忠惊讶的,是苏泽真的让兵部弄出了快船。

        这是一种奇怪形状的船,细长船体,尖锐的船首,还有高桅多帆的结构,这种快船被苏泽命名为“飞剪船”,被运用于沿海港口之间的消息传递。

        这种快船的航行速度极快,可以迅速往来于沿海几个港口城市。

        这艘船试航之后,就被市舶司订下,用来在沿海各市舶司之间传递银票底本。

        只可惜工部那边说,这种飞剪船的建造还有几个技术难点,尖锐的空心船首需要最熟练的工匠才能制造,而风帆材料更是大问题,现有的织物强度不够,工部尝试了很多材料,最后使用了丝绸和棉麻的混合织物,但是成本居高不下。

        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能操纵这种高速帆船的船员紧缺。

        近海高速航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需要船长对于近海的海况十分了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