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所谓的“文胜质则史”。

        表面上学习汉家制度,实际上并不尊崇大明王化,这类“史国”,也就是虚伪狡诈的国家,大明不仅仅需要教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惩罚。

        苏泽紧接着又以“文质”之论,阐述了马尼拉吕宋国可以作为藩属国的理由:

        “礼为文,忠为质。马尼拉市政会议虽无国君,然其尊大明之主,国内通行汉文教化,百姓仰慕王化,此乃以华夏礼法为治国之质。”

        “名为文,实为质。若必以‘国主’名号(文)为朝贡要件,则草原以可汗为贡,可有‘君’呼?然朝廷纳其贡,正因奉中原正朔之实(质)。”

        最后苏泽写道:

        “夫藩邦如器,华夏若工。器形可异(市政会议),其质必承工法(儒礼);工法所及,万器归宗。苟执“诸侯称王”之朽文,弃“文化归心”之实质,是使朝廷自缚于周礼旧简,岂不谬哉!”

        最后苏泽提出“终极目标”:

        “诸国皆兴文教,而皆为君子之国,则天下大同,史书可终也!”

        等天下都能成为大明这样的君子之国,那就是历史的终结,完全步入大同之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