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皮外伤!最后我们硬气,稍微露了点‘家里部队上’的意思,那孙子才怂了滚蛋。瓶子,三百块稳稳拿下!”他一脸的痛快。
三人越说越激动,讲述了如何在废品站翻出落满灰的老笔筒,如何在信托商店捡漏了几件民窑瓷碗。
如何在跟主家软磨硬泡砍价,又如何费尽周折把这堆家当运上火车……
陈光阳安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点膝盖。
这三小子胆儿肥,又有点他临时教的所谓“眼力”壮胆,加上兜里揣着在当下普通人看来是巨款的三万块。
能弄回这些,既在意料之中,也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运气。
“行了,”陈光阳掐灭了手里的烟头,指着地上那堆“宝贝”。
“给我盘盘货,花光三万块,你们都淘换了些什么好东西?先说书画。”
李铁军立刻来了精神,小心翼翼地从一个长条牛皮纸筒里抽出一个卷轴,缓缓展开一小截:“叔,字画!这幅是头一个收的!说是明朝祝枝山写的对联!”
他指着略显破旧但装裱尚可的一幅字,“在一个胡同老头儿家收的,祖上传的。我们瞧着字写得挺有劲儿,花了六百块!”
王海柱捧出个旧报纸包着的卷轴:“还有这个,一幅山水画,署名‘四王’里的王石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