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中的学不是指普通的知识,这个“学”是“圣学”,指的是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孔子发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明德,也是“中庸”智慧,也是张载横渠四句中的“为往圣继绝学”中的“绝学”,也是王阳明的“致良知”中的“良知”,也是老子的“道”,也是佛陀的菩提心。

        “时习之”更不是反复复习的意思,是把证悟的智慧“知行合一”养成日常习惯,就是禅宗的“二六时中不离道义”、“行住坐卧皆是它”、“吹毛用了急需磨”的“习惯”。

        “不亦说乎。”,现代译本都是“?”,但是据考证,孔子时代没有问号,这句话不能按照“问号”解读,它的意思是“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学要时时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学要时时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岂能只是嘴上说说?”,非要用问号翻译,反问也可以,但是意思不能错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朋不是一般的酒肉朋友,孔子所指的朋友,是来问道的朋友,那么问道的朋友来了,对于传播“圣学”人来说,当然是高兴的事情。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谁不愠?谁不亦君子?孔子不会说自己的,这个不愠的人是指问道的人,他即使没有听懂也不气馁,继续努力的人就是君子了。

        倪小宇越搜索历史数据越发现,太多的错误解释了,这些错误解释让孔子的圣学面目全非,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www.w23d.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