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君子慎防贪独,不会被阴暗的心念欺瞒,谦虚而自律,说出的道理才能贞正,才能令人信服。“贞”是一种“最纯粹的正”,这种“正”不是简单的正确,是不被名利污染的纯正,是理事都达到的纯正。

        例如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真的是“让百姓去做,而不告诉他们为什么去做的意思”吗?当然不是,这种解释是最可恶的,完全歪曲了孔子的思想。我看前后句就可以知道,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恰恰是要告诉百姓,告诉什么?告诉圣学思想。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其中“诗、礼、乐”不是指今天的“诗歌”、“礼貌”和“音乐”,”诗、礼、乐”是指文化传播的方式,诗记载着文化的文字载体,例如《诗经》,礼是文化传承的礼制,其中最重要的师承,这个师是答疑解惑的师,“乐”是指喜悦,我们知道工巧学可以获得利益的欢喜,学人乐此不疲,学习圣学思想“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也会带来‘欢喜’的觉受,例如清安,禅宗的证悟,解脱乐,这是法喜,没有法喜怎么知道圣学妙用呢?没有法喜怎么能坚持学习,坚持身体力行呢?所以,这句话翻译为“圣学思想靠文字载体记载,需要通过师承礼制,学习过程中还能体会觉乐,才能称为成功”,注意,这里没有欺骗的含义。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不是说“让百姓去做而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这种小鼻子小眼睛的“机巧”之术是术,而不是道义,不是孔子讨论的事情,其中“民”字不是指官本位的“民”,是圣人视角下的“民”,官本位的“民”指百姓,圣人视角下的“民”可以理解为“天下人”,包括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是明白道理的君子,就可以任由其发展,如果不是懂得道理的君子,就要告诉他们君子之道”,同时,因为圣人言教,一边教育百姓一边教育管理者,这句话对管理者而言,就是“当人们同心同德,就按照既定的方向去做,当人们不能同心同德时,管理者要知道为什么,然后调整自己,重新获得大众信任”,不是愚民之术。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这里孔子举例,好勇斗狠且疾病贫穷,就会乱,作为人,没有人应有的仁义礼智信素养,这种缺陷严重了,也会乱的。没有说“不可以告诉百姓”的意思,恰恰是告诉大家,如果不开启民智,社会很快就会乱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