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敢质疑孟子,那就是离经叛道,足以扣上一个大帽子!
堂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林闲身上。
林耀祖在角落嘴角微扬,等着看好戏。
林闲心中冷笑:“虽然没想到这世界竟然也有孟子他老人家的著作,不过没关系!就这水平还敢跟我玩逻辑陷阱?”
想罢他不慌不忙站起身,先对林文远拱拱手谦和道:“文远兄讲解精辟,闲受益匪浅。”
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平和却清晰反驳道:“不过,对于此章,闲确有些许不同想法,愿与兄台及诸位探讨。”
他环视众人,缓缓道:“亚圣所言何必曰利,并非否定利之存在与必要,而是反对唯利是图,将利置于仁义之上。试想梁惠王若国贫民弱,饥寒交迫,空谈仁义何用?孟子周游列国,若诸侯连饭都管不起,他又如何推行王道?”
他巧妙将问题拉回到现实层面,接着引入现代概念:“治国如同经营一家大商号。仁义是商号的信誉和品牌,是长远发展的根基,此乃无形资产。而利则是商号的营收和利润,是维持运转、养活员工的根本,此乃现金流。二者岂可偏废?”
他看向林文远,反问一句:“文远兄,若一家商号,掌柜的只知空谈诚信仁义,却让伙计们饿着肚子干活,这商号能长久吗?这掌柜算真有仁义吗?”
林文远被问得瞠目结舌,脸涨得通红:“你……你这是诡辩!竟将圣贤之道与商贾之事相提并论!”
第三章再打脸长房:族学辩利义
林闲淡然一笑:“兄台此言差矣!《大学》有云:生财有大道。《易经》亦言:利者,义之和也。可见圣贤亦不讳言利,重在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亚圣劝梁惠王以仁义为根本,正是为了求得国家百姓之‘长远大利’、‘根本之利’,而非汲汲于眼前之小利。这其中的区别,犹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