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教谕学问精深,尤擅策论,待人也极宽和。”
话音未落,柳意已立于讲堂中央,轻击案上镇尺。
“今日续讲《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章。”
柳教谕开宗明义,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上回言‘苦其心志’,今日细解‘劳其筋骨’四字真义。”
他并未逐句训诂,而是信手拈来史例:
“昔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筋骨之劳乎?非仅囹圄之苦也!
乃其身处困厄,仍以草梗为蓍,推演天道,是筋骨之劳承载心志之苦!
再看范文正公划粥断齑于醴泉寺,寒夜抄书,指裂不辍,此非仅皮肉之劳,实以筋骨之砥磨,铸其‘先忧后乐’之器局......”
王明远听得心旌摇曳。
赵夫子之前讲解此章,多侧重精神砥砺,而柳教谕却将“筋骨之劳”具象为历史人物在极端困境中的具体实践,点明其与心志锤炼的辩证关联。
更令王明远震撼的是柳教谕剖析“空乏其身”一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