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知沈瑜秉性,为了让她坐稳皇位,用了十余年时间替她铺路。将前梁皇室子弟屠戮殆尽,罢黜丞相,设立内阁,选贤举能,任用下层寒门仕子,打压外戚与世家,收拢军权,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

        可惜先帝英年早逝,虽有虎狼之术,但怀柔之策还未来得及施展。沈瑜刚登基时,便接续了母亲来不及实施的“怀柔”。

        先帝铁血手腕,沈瑜虽不能及,倒也想着未雨绸缪,在沈文远身边安插了一些人,想得到其党羽名单,一一瓦解。正是因此,落水一事,沈文远嫌疑最大。

        原身曾以为是从前对沈家压制太狠,他们才推出个新势力沈文远加以培养,所以宽和待之,想要“敬服王命,绥靖四方”,终究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沈握瑜绝不肯再姑息养奸。

        她凌厉的目光扫了刑部尚书一眼,缓缓说道:“克尽厥职,权衡是非再奏。”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觉得时间仿佛凝固了,连粗气都不敢喘。圣上还未以如冷峻的语气同老臣说过话,刑部尚书老迈的身形一滞,拿笏板的手也微微颤抖,赶忙跪下来谢罪:“臣妄言,求陛下恕臣之过。”

        沈握瑜淡然一笑,说道:“平身,刑部侍郎一缺,朕自有定夺,无需卿举荐。”

        这一场风波过后,众臣心中各有计量。散朝前一刻,沈握瑜才提及落水一事,甚为轻描淡写,似乎坐实了“圣上溺水,性命垂危”只是谣言。

        沈握瑜正式下了旨意,要沈文远协助大理寺卿李洵查明真相。

        沈文远心知肚明,女帝是在试探他。刑部尚书请奏官员升迁,亦是他在试探女帝。这是他二人不见硝烟的交锋,却不可避免会有人流血。

        他仍是恭谨地站着,身姿挺拔如松,没有抬眸直视御座上端坐的女帝,却感觉她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凛冽如寒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