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母带着儿女走到门口,大伯母早就在丫鬟婆子的迎接下,率先进了客厅。现下正坐在老太太下方,与堂上的老太太亲热的聊着,大房的两个姑娘也在一旁,大堂姐沈佳芸正亲切的靠着老太太说着话。

        见着沈母带着两个孩子进来问安,老太太停下与亲孙女儿的逗趣儿,抬眼看了看,见着老二家两个小孩儿看起来都好好的,眯了眯眼睛笑了声,说道:

        “可算是好好的回来了,白叫人担心呢,老二家的,你可要好好管教下人,连个孩子的看不好,有什么用,不如都卖了去,让你大嫂再给你调//教几个好用的。”

        这老太太半点儿不觉得大房的做法有啥问题,将这错误全归咎于沈母不会管教下人,就这么将这事儿的错误定下来。

        沈母心中恼恨,知道这老太太不会说什么好话,现在沈老太爷带着大房孙子出门拜访学习,就算在家,也不可能为着这事儿做主,毕竟不是大房拐的孩子,况且现在沈老太爷对亲自养大的嫡长孙沈文宏十分看重的。

        “也是我带的人少了,若是知道佳芸丫头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不够,还要借用又菱的丫鬟使唤,来这青州之前,我就从临阳县再多带些人来了。”沈母带着笑容给老太太回道。

        她知道这老太太最是气量小,素来看重亲儿子,便不喜沈父从小便在读书上胜过自己亲儿。

        庶子能考中进士,又靠自己的本事做了官,而亲儿子蹉跎多年才勉强中了举人。

        即便考中举人已经是了不得了事了,但还是得靠着沈老太爷的关系帮忙,捐了一大笔银子,才在青州府下辖的小县做了个九品主簿,没能通过会试的举人想做官可并不容易,毕竟候着等空缺的人有关系的也不少。

        沈母又说:“这次多亏了二爷的同窗好友,赵同知的帮忙,他俩当初读书时都是好学刻苦的人,这些年也还联系着,回去可是要让二爷给他写信好好答谢他一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