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谢乔要判断出具体是什么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小军阀小部落的混战很难被史书记载下来。即使记载下来也是只言片语,且不见得可靠。记载过这段历史的《三国志》写于百年后的西晋时期;而《后汉书》就更遥远了,南朝刘宋官员范晔编纂时,离汉末已经过去了足足两百七十多年。董卓入京这种重大事件当然是历代史学家浓墨重彩渲染的片段,但匈奴的某个不知名部落夺个西北小城则一定会被淹没于历史的滚滚洪流中。
根据骑兵多、步兵少的特点,谢乔初步判断这支军队大概率是游牧民族的武装。
就在谢乔以为他们会因为军情紧急而忽略掉夜色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头时,行军阵列中突然分离出来零星几只火把,马蹄声近,直奔城池方向而来!
谢乔屏住呼吸,将自己的身体完全藏在土墙后,只露出半只眼睛观察,紧握连弩的手心在冒汗。显然,他们已经发现了这里的蹊跷,大军选择派遣出一小支斥候前来侦查。
马蹄声越来越近,谢乔大脑飞速运作,考虑要不要直接弃城而逃,因为反抗没有任何胜算,反而还会招致疯狂报复,除了死得更惨没有别的可能性。她心里忍不住骂骂咧咧,她才穿过来三天,点还能不能再背一点,又是马匪,又撞上大军,撬!
三五骑在距离聚落南侧的陷阱大约十几米的位置突然停住,骑兵勒住缰绳,战马嘶叫,轻尘扬起。
几个人举着手里的火把,借火光,仔细观察着雅丹背后的这堆没有半点动静的屋舍群。
躲在土墙后的谢乔同样能借着光看清骑兵的装扮:个个孔武有力,身披动物皮和绒毛缝制的棉袄和皮甲,头戴毡帽,下身穿马裤。
果然,和她料想的一样,不是大汉王朝的正规军,而是游牧民族的武装。
侦察完毕后,几名骑兵相互说了些什么,迅速调转马头,扬鞭纵马折返了。
见状,谢乔以为斥候是回去报信的,立马起身准备指挥大家大军偷偷从雅丹背后溜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然而夜色中的这几支火把汇入阵列后,大军的行进方向并没有因此有丝毫改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