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转变成银子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损耗,大宋政府太需要钱了,所以他们希望这个损耗由别人背。

        这个别人,是农民,也是地方政府。

        因为地方政府是收铜钱,交银子。

        这种情况下,要交税的人们也没有办法。一般小农经不起折腾,只能年年在粮食丰收后,听天由命的卖粮。

        而一些大地主,像是扈家庄这种有大量佃户的地主,就会兼职粮商,在粮价高的时候把粮食卖出去,粮价低的时候就不卖。

        这样一来,不但不亏,只要商业环境正常,有些精明的还能挣钱。

        例如清末到民国时候,晋商中有倒腾粮食贸易发家,乃至于已经开始做粮食期货的商人。

        不过对于大部分地主来说,他们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大部分都是趁着能卖钱的时候囤点钱。

        至于赋税……地主们也没想到,官家后期会那么丧心病狂。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