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样了,这厮还有脸弹劾毛文龙跟袁可立养寇自重,身为边将参合朝廷的党争,这人太复杂了,曹文诏耻于为伍。

        这次入京,他们这些辽西土鳖还是比较开心的,毕竟皇帝给他们记功升迁还是不含糊的,就是大明的武职贬值得有些严重。

        比如总兵官,按理来说应该手底下有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总兵只有三四千人,亲卫家丁都凑不齐一营,窘迫得不得了。

        与很多人以为的家丁都是武将的私人武装,依靠贪墨军饷养出来的不同,大明官方既然明目张胆地在公文里面提及亲卫家丁这个群体,那就是说明朝廷是承认这些人,并且武将的亲卫家丁都是要跟朝廷报备的,朝廷也会拨给相对应的钱粮。

        其实大明的朝廷没有这么迂腐,很多政策都是灵活改变的,不好的事情能够阻止就阻止,阻止不了也就顺势而为了。

        大明的灭亡有一定的偶然性,直到猝亡之前的最后几年,大明都依旧能够征到赋税,能够组织起来十几万人的精锐兵团与建奴决战。

        在崇祯十六年这种北方七省大旱,大明的旱灾到达巅峰的时候,洪承畴在松山也依旧囤积了几十万石粮食,军中并没有出现缺粮的情况。

        从天启年间到崇祯末年,大明的军队战斗力是逐步提升,逐渐恢复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说大明的文武都是贪污腐败、贪生怕死之人,未免太过偏颇。

        大明的灭亡从来不是某一孤立事件、某一个单独群体所导致的,而是集合了天灾、人祸、瘟疫、外敌等等多方面的因素。

        说天要亡大明也不完全是错的,毕竟就大明遭遇的各种危机,就算是现代文明国家遇上了,也不能说保证就能够挺过来。真正的大旱灾,就算增雨弹把炮管打炸膛,该没有雨也还是没有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