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赵高便拿了一份餐具,装模作样地给匈奴留学生们做起了示范。
听到翻译传过来的话后,匈奴人也明白了,这里的饭菜今日对他们开放,
但匈奴留学生们并没感到多少喜悦,因为按这位应当大秦重臣的人所言,他们要和他们的随从一同在此用食。
可他们也没法反抗这位秦人重臣之意,一是不敢,二是秦人重臣应是出于一番好意。
总不好说我们不想跟一群下人一起用食,然后驳了这名秦人重臣的好意吧?那属于蹬鼻子上脸了!
没得办法,匈奴留学生们只能学着赵高,有样学样地拿了餐具,到食堂窗口前打饭菜。
赵高和随行的几名秦官都观察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打饭菜时,那些一看就出身良好的匈奴少年和稚童排在前,在他们之后远远排着那些应是匈奴平民,甚至是奴隶出身的随从,两者分明得像泾河和渭河。
在用餐时也是如此,出身良好的匈奴少年、稚童们坐在一起,平民或奴隶出身的下人们坐在一处,只敢埋头战战兢兢地干饭,不敢多言、不敢多看。
对这种现象,赵高也没多去管什么,但在这些匈奴随从们的心里,对大秦却是充满了感激。
秦人真的没将他们当作下人或奴隶看,同等视之,肯给他们那啥学生卡,还让他们能在这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跟主人吃的一样,还在一起吃。
强大的秦人尚且对他们如此,反倒是本该与他们更近的主人……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