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想,这种方法虽然糙,一次性没法让多少人学,但胜在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只要想听,能占到位置都可来,日积月累下,也会造出一批又一批的识字者。

        未来的秦国人全都是学者?一个所有人都读书识字的国家?

        光是一想,便让摩叶上师等人心里发寒,生出阵阵凉意,心情也变得更加沉重,他们孔雀国若不改变,迟早会有危险!

        甘煜看向高台,听了几句后,笑道:“这是李念公子谏言陛下在咸阳特意设立的,公子说‘从未有国家是因搞教育而搞失败、搞贫穷、搞亡国了的,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支持’。”

        实际上,李念没说过这话,就算他给始皇说时,也用的是威廉三世的原话,没有加“此话是我李念说的”这种标签。

        “公子又说‘现今我大秦国力不足,无法支撑得起让所有人都读书识字,但这不代表所有事便无法做’,于是,陛下便设立了此台,让诸子百家的贤才在台上讲学,让想读书识字,却没有门路的民众能够有一线机会。”

        大秦的国力做不到像后世那般进行全民义务教育,但让一些人讲讲学,给部分民众一个学习的机会还是能做到,纵使这种授课学习方法效率不高,出成果不易。

        不仅是在咸阳城设了,在天下其他一些城池也设了,只是那些地方的条件不比咸阳城,授课学习更为不易,像咸阳城可以每天都有人授课教学、每天还能是不同的人,其他地方便难做到。

        资源不足,条件比不上,只能随大秦的发展,逐步进行弥补,但此刻及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是咸阳领先于许多地方。

        摩叶上师看着在台上讲学的中年人,叹道:“贵邦李念公子真乃仁贤之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