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谁不知《大般若经》煌煌六百卷,乃般若系经典之集大成者,穷尽一生也难窥其堂奥。

        这年轻僧人竟敢声称三年只读此二经,如今更要宣讲其中奥义?

        了因却不理会台下骚动,径自开讲。

        起初,他的语速平缓,字句清晰,仿佛只是在复述经文。

        但渐渐地,他的声音似乎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韵律,每一个字都像是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听者心中漾开圈圈涟漪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了因的声音忽然变得空灵起来,仿佛不是从喉间发出,而是自虚空佛界而来。

        当讲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时,他随手拈起案上一枚落叶,指尖轻抚叶脉:“诸位且看,此叶有形有质,是为色;然叶终将腐朽归尘,本质为空。但空非虚无,空中有无限可能,如这叶化作春泥,又育新枝。色空不二,方是般若真谛。”

        了因的讲经渐入佳境。他并不拘泥于经文逐字解释,而是以浅显比喻阐释深奥佛理。

        他的声音时而如春风化雨,温润绵长;时而如狮子怒吼,震人心魄。

        当他讲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时,声音陡然高昂,如钟鼓齐鸣,在殿宇间回荡不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