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因无明障蔽,则佛性何以不能自破无明?若说佛性非是真常,则又与如来藏思想相违。
然而,空慧却从容应答:“金在矿中,金性本具,不假外求;然未经冶炼,终非真金。佛性亦尔,虽本自具足,还须借缘修证。”
桑杰紧接着问:“若佛性本具,何须修证?若须修证,何言本具?”
这一问直指修证与本具之间的矛盾,是佛性论中千古难题。
空慧沉吟片刻,道:“镜本明净,尘覆则暗;拭尘还净,非从他得。本具如镜体本明,修证如拭尘之功,本末究竟,不一不异。”
台下众僧纷纷点头称赞。
这比喻既说明了本具佛性,又不废修证功夫,圆融无碍。
然而桑杰岂是易与之辈?他问题越发犀利:“既然如此,修证是实有功夫,还是如镜拭尘,本来虚幻?”
这一问更是厉害。若说修证实有,则堕常见;若说修证虚幻,则又落断灭。
空慧道:“修证如病愈药除,究竟无所得;然未愈时,药不可废。中道不二,方是究竟。”
两人一问一答,转眼已过三十余回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