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琴倒是曾跟我说过,著名风水大师杨筠松,曾在天山天池附近发现过一座地灵胎,作好了标记,等回去拿了工具,再准备去勘察寻找之时,一阵大风沙袭来,竟然将地灵胎改变了形状,他由此发出了“非通天机缘不可遇,可遇而不可求”的大感慨。
我们现在正处于四周沟壑的最高之处,西北角是一大片难得的黄土盆地。
盆地上隆起了一个巨大的山包,头大身短,周边四条山脊像胖胖的手臂,远远看去,与一位卧在大地的憨态婴儿无异。
不知道有没有读者见过甘省瓜县戈壁滩上的大地之子雕塑?
它长十五米,高四米多,宽九米,看起来就像躺在270县道旁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孤独婴儿。
大地之子仅仅是人类的雕塑作品,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天然形成的地灵胎,且比它还大上二十余倍,给人心中的压迫感和震撼感,难以述诸笔端。
我不得不佩服起付瘸子的掏沙技艺来,因为从我们站着的地方,稍微往其他方向挪动六七米,地灵胎就变成了一座普通的大型沟壑山包,完全判断不出它是什么东西。
也就是说,偌大的河湟百里沟壑,有且只有当前站立的六七平方米区域,才能窥见地灵胎的全貌。
难道我们有着杨筠松前辈口中说的通天机缘?
转头一瞅。
老秦竟然吓得身躯有些瑟瑟发抖,不由自主朝着远方地灵胎跪了下来,连连磕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