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还没停稳,俞英健就打开了车门,光明正大举着从驾驶座的小警员那讨来的证件警号,大跨步走到岗亭前。
“我是市局公安刑侦三支队的,前些天本栋业主的事,需要例行核查A单元,领导已授权。”他把手机往门卫面前递去,证件和屏幕拿在一只手上,一晃过去,“同志,麻烦配合。”
因为之前就有那个前例,还是同一个人值班,看到证件后的门卫手指在对讲机上没有犹豫多久,很快按下了联络键,“好好,稍等一下,警察同志——你们先下车库,我去把门开了。”
起落杆应声而开。
完事以后,俞英健转头就回了车上,先摸了摸耳机,一边等着小周开进去停车,一边吩咐手下人接下要干的事,“待会进去以后你拿个相机做记录。这位门卫大哥应该不会立刻走,你就在那装作看门和他聊聊天,找个随便的借口待会下楼把楼道监控拉出来备份。”
“那您呢俞队?”小周从刚才开始就满腹的疑惑,“为什么您要用我的证件,还说自己是三支队的?就算忘了带证件,我也不是三支队的啊!”
二支队的人可能是被传染了,一脉相承了俞英健那种遇事不决爱咋咋地、有事临头指哪打哪的张弛风格,非要在事情结束后才想起来质疑。
俞英健作为行事风格松散无纪律的教科书级人物,把半截小臂搁在开了半截的车窗外,先是嗅闻了一口高级地下车库带着香水味的空气,没头没脑来了一句:“三支队……呵呵,小周,就你看到的情况,三支队是什么情况?”
“您问我怎么看三支队?”小周听到这话立刻挠了挠头。
在相当社会恩施并重的管教方法下,说的糙一点俞英健就是二支队的“黑老大”,看似打入群众行列中同甘共苦,实则以一种“拉人上贼船”的方式来彰显说一不二的必要性,小周同志问题提的直至要点,注意力被转移的也快。
小周同志此刻的心态如同学生时代参加期末考试一样,企图找到明确的考点,尽量全面完整地发表了重要的参考意见:“我记得三支队好像没有特定辖区,三支队找小傅要过我们案子的案卷简报。所以他们权限应该蛮高,办公场所很近也都去食堂,虽然平时只和咱们在楼道里遇上,但内部表彰会也经常让邵哥露脸——基本是一个人露脸。破案率不低,但领导也很少专门表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