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军舰和军机的产量远远无法和民用相比,没有任何制造商能单纯靠着军方订单活下去并推进新技术研发,都在想方设法下放到民用领域赚钱再反哺军用领域。
利润自然也是,几十架CH47D的售后利润能和几十架波音737相比吗?
别看唐文三十多亿美元买一百架MD11看似是麦道吃亏,可要知道根据行业标准,一架客机假如服役10年,期间原厂通过售后和配件收取的费用就相当于购买价的70%。
如果超过10年,之后因为机体老化维保需要更加频繁,价格只会更高。
国内就算能自造MD.11起码也要5到10年才能逐步替换为国产供应链,换而言之麦道就直接手握了未来十年的饭票呢!
购买MD11的价格偏低可不意味着维保价格低,出口到东大还得继续提价呢。
在国产组装的MD.11G首飞以及GZ20试飞成功后波音就到处打听,终于得知常布斯试图发展新的支线大客机,麦道也试图加入其中。
波音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极力向唐文推销最新的737N型。
后者也欣然接受决定认真考虑,毕竟这时候的737代码还真的是老米正宗精英工程师编写,车间技工也不至于在飘飘欲仙的时候打铆钉,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737系列在未来的成功也证明其设计相当出色,有的选他当然也更喜欢波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