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妖 >
        就看你后续资金到不到位了。

        后续没有资金,就是顶着个县丞头衔的平民百姓。有资金入吏部账,那就是大清朝的正式官员。

        僧多粥少,故而大多数捐官者图的不是去上任,图的就是一个能在乡里被人尊重,当官的不敢随意欺负的待遇。

        等到了雍正朝,捐的最多的是监生。

        捐监的基本都是无法在科考场上考取功名的“学渣”。

        雍正八年雍正亲自督考国子监,结果一万多监生里面九千五百多人不及格,接近六成监生直接交的白卷,把个雍正气的直哆嗦却也无话可说,谁让他收了人家的钱呢。

        到了乾隆朝,因为乾隆好大喜好,奢靡无度,国库根本不够其开支,于是捐纳之风再次盛行。

        尤其近十几年,捐纳之风可谓达到鼎盛。

        乾清宫的朝堂上原本正牌进士、同进士出身的正途官员是绝对不与捐纳的异途官员一起排班站立的,但现在就没这个讲究,因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几乎都是花钱买的顶戴。

        科举正途升上来的官员和那捐纳异途官相比,简直少得可怜。

        买官的这些人当中也是有能办事的,比如被雍正立为典型的三位总督李卫、鄂尔泰、田文镜,乾隆朝的兵部尚书李世杰、直隶总督刘峨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