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这般不给徐立纲面子,徐立纲肯定咽不下这口气,偏又不肯上门拜见,结果跟个赌气小孩似的竟然挑起赵安的刺来。
凡巡抚衙门、藩台衙门下发到各衙门的公文,只要抄送到学政衙门的,徐立纲必定逐字逐句审阅,然后用学政衙门的正式咨文回复,不是讨论公事,而是专门指正赵安公文中的谬误。
如赵安在一份文告里用了雷厉风行一词,徐大人就批语:“雷厉二字过于酷烈,有失仁恕之道,宜改用迅捷。”
赵安要求各地“切实办理”,徐大人则批注:“切实稍显俚俗,公文宜用着实或实力。”
甚至赵安在一份关于防汛的公文里写了毋得延误,徐大人也要抬杠:“毋得略显生硬,可用勿得或不得。”
最离谱的一次,赵安签发一份关于鼓励安庆、芜湖要发展造船业的文件中,末尾用了“此令”二字。
结果学政大人竟然专门写了一篇千字文,考证“此令”一词古制所无,是前明胥吏陋习,建议藩台大人改用“须至牌者”或“右谕通知”等更古雅的结束语。
类似此类鸡蛋里挑骨头的事不是层出不穷,而是赵安一天要收到好几份,这些吹毛求疵的指正源源不断,弄得衙门里的书吏都不胜其烦。
赵安起初还觉新鲜,后来也被徐立纲搞的头大,直接下令办公室主任老宋:“以后学政衙门来的这种屁话公文直接归档,不用呈报,妈的,浪费老子纸张!”
我惹不起你,躲着你总行了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