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妖 >
        这在当时属大不敬。

        刘墉知此事后如获至宝,主动上书将阎大镛的诗稿定为“悖逆文字”,要求严惩。最终阎大镛被斩首,涉事县令革职查办。

        算是小试身手。

        刘墉也因此被调到山西任实权的省会知府。

        乾隆四十三年刘墉复任江苏学政时已经57岁,眼见仕途无望,偏有江苏东台徐家因田产纠纷被仇家蔡嘉树告发,指其祖父徐述夔诗集《一柱楼诗》中“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句影射反清复明。

        刘墉获知此事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主导介入查办,判定诗句“悖逆”,导致徐述夔遭开棺戮尸,孙辈斩首,家族200余人株连(流放、为奴)。

        因这桩文狱大案,刘墉才被破格提拔为户部右侍郎,六十岁那年外任湖南巡抚,如愿成为封疆大吏。

        只江苏读书人皆骂刘墉为酷吏,拿读书人的鲜血染红他的顶戴,名声口碑极差。

        酷吏不酷吏的刘墉不在乎,只他的履历和二十出头就代理安徽布政,实任安徽粮道、徽宁池太道的赵有禄比起来,升迁速度明显不够瞧。

        就赵有禄的升迁速度,一般旗员也是比不得的,得是那些皇亲贵胄才能比。

        如福家那几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