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却道:“我大清到本朝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各地府学虽是历朝文脉留存之地,但多在城中热闹繁华所在,一来学子不得清净,二来道路也是拥堵,不利城中格局”
什么意思呢?
打着舒缓城市交通,还学生朗朗读书环境名义迁校。
抚台大人脸色瞬间再次舒缓下来,他的巡抚衙门离府学不远,府学那边一放学周边“交通”堵塞情况就相当严重,加上小摊小贩穿梭其中,那路就更加难走。
有时连官员的轿子和马车都得靠边停。
如果把府学和文庙迁到别的地方去,无疑将极大改善“交通难”的问题。
但这却不是赵安提出迁校的最重要理由,他还有一个杀手锏。
“据下官所知,本省府学皆为前明旧校留存至今,虽说前明已亡百余年,但民间复明之心仍是不绝学子入府学读书定会知晓府学过去,又见碑刻楹联尽是前明年号,学子日日都见,很难不会心生怀念前明之心。”
说到这,赵安顿了一顿,续道:“下官听闻当年圣祖爷平定三藩时,云南就查出府学藏有永历伪朝典籍,圣祖即命云南学宫全部迁新址重新,旧学宫改作义仓或衙署。
有此先例在,我江苏完全可以照搬,新建学宫一律仿盛京式样,远离旧城碑林,明伦堂悬《圣谕十六条》,再立本朝名臣牌位,斩断前明于本朝教化之影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