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挣钱,校长不乐意,老师不乐意,连带着给师生们提供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也不乐意。
都不乐意,怎么推进落实借读政策?
因此现在赵安要做的就是如何将教育商业化这块蛋糕,切一块下来留给各地的学官和学校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说白了,就是得马上制定一个高福利的教育工资制度出来,让教育体系的所有人都从中受益,确保赵安调离教育系统后,这个系统不仅不会出现“人走茶凉”现象,还会无限怀念赵委员。
同时利用推进借读政策机会顺便再设立一个类似奖学金的机制,专门扶持优秀学生冲击举业。
双管齐下。
可惜,赵安不敢明目张胆用自己名字冠名,不然赵有禄这个名字在教育界怕是比老太爷都好使。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因为背后是一块很大的“人心”市场。
学官虽然处于大清官僚体系的边缘,于朝堂、地方事务没什么发言权,但学官对于学生有天然影响力,而学生又是官僚集团后备军。
这就形成一个事实逻辑。
只要学官和老师们人人夸赞赵委员,那学生们也会认为赵委员是好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