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那一战后,眼见潘璋能妥当收拢败兵,又迅速在对岸站稳脚跟。
廖化反而高看对方一眼,特意多备战了些时日,以探其虚实。
而到了此时此刻。
双方兵力几何,有什么明牌暗子,彼此都已清晰。
廖化五千正卒,大量辅兵,青壮不少于万人。
而潘璋败了一阵,不算马忠的别部和后来增援的孙桓。
营中只得三千可战之兵,余者非伤即弱。
都知己知彼到这种程度了
廖化还有什么可怵的?
于是,当敌军的“冒突”战船试图冲击搭了快一半的浮桥时。
廖化也果断令岸上、水上的士兵予以还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