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贾瑞也听过戚继光的名声,这位原本应在嘉靖朝闪耀的抗倭名将,在此一世界,则是大周太宗时期功勋虎臣。

        只不过其主战场并非东南海疆,而是塞北边疆,当时女真尚未做大,塞北土默特部俺达汗多次南下劫掠,给新生的大周带来巨大威胁。

        戚继光便是此时崭露头角,他在太宗的带领下多次击溃敌军,还在河套平原构筑防线,让大周的旌旗插遍漠南。

        后来云贵土司叛乱,前明的沐家当初并未归顺,此时又趁机兴风作浪,联合乌撒、东川等土司妄图割据西南。

        又是戚继光率军远征,大破土司联军,连平十八寨,把前明沐家余党给连根拔除,滇黔多地的土司更是闻风丧胆、俯首称臣。

        也因此,太宗皇帝敕封戚继光为靖国公,命他世镇黔地,也类似于前明的沐家,是朝廷在西南边疆的定海神针。

        如此看来,这一世的戚继光比正常时空的本尊还要地位崇高,才华可以尽情施展。

        毕竟他遇到的是大周太宗这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不是昏聩多疑的嘉靖皇帝。

        但历史也有惯性,戚继光依旧留下了《纪效新书》,只不过比原著更加博杂丰富。

        贾瑞本就对兵事感兴趣,此时看到《纪效新书》,难免心潮澎湃,翻了几页,还发现这里面居然还有忠顺王及其他收藏此书的将领批注。

        这些批注多是实战心得与战术推演,看得出来写批注的人,定是有实际领兵作战经验的边塞统帅。

        只是此时已然是深夜,贾瑞想白日还要为忠顺王诊治,便就把《纪效新书》放回原处,先上床安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