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己所谓受过情伤的缺口毫不避讳揭开,让数不清的歌迷感性上头、因此呵护有加,并在脑海中自动为偶像的渣男行为套上一层“受伤应激”的外壳——

        相较于明晃晃的、没来由的绯闻,这种带有明显转变性质的表述方式显然更容易被人那主导感性的大脑所接受。

        说白了,就是装弱势博取泛滥的同情心。

        这一招还有一个更为中二一点的变种进阶版常见于各种文学、影视、动漫等领域: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虽然套路老,但架不住是直接针对人性去的——

        众所周知,无论年代岁月如何更迭,这种瞄着人性特攻去的手段始终是药效最大的。

        一套连招打下去,整张《25》的B面声势现阶段完全抵不过钟爱发声的群体,“同情周易”的话题之下,一人产出八百篇《心疼斯派克》博客文章、新闻稿件完全不是问题。

        再加上华纳大撒币在传统媒体全渠道的投放,可谓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包围了所有愿意关注周易新专辑的人。

        不怕你不买,就怕你不关注!

        只要你愿意关注,那就是为这份热度出了一份力——再一听歌,这么高的质量也足够抵消一部分人因过度营销而不由自主产生的厌恶感。

        人都是慕强的,你有实力你出什么营销那都是情有可原,一张极其高质量的专辑会帮你解决一切对饱和式营销不满的人,咣咣从口袋里掏钱选择支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