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烟火岁月 >
        在层层分包的过程中,少数人靠着自己的门路和资源,一下子挣了好多钱,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开上了汽车、住进了新楼房,手里拿着大哥大,日子过得美滋滋。可大多数职工却倒了大霉,他们丢了饭碗,成为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他们到处找临时活儿干,却处处碰壁。生活的艰难让他们绝望极了,前面的路一片漆黑,看不到一点光亮。

        一个中年男人拿着一摞欠条,带着哭腔:“我们干了一辈子,说没工作就没工作了?孩子上学要钱,老人看病要钱,我们怎么办?”

        不满的情绪越积越深,失业职工们为了讨回属于自己的公道,为了让日子重见阳光,纷纷走上了上访的路。那会儿上访的事儿一个接一个,越闹越凶。塑料厂职工成群结队聚集到市政府门口,情绪激动,眼里冒火。他们拉条幅、举牌子,高声呼喊着“我们要工作”“还我工资”,声音大得把一条街都震动了。他们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拉成人墙,堵了马路,造成交通瘫痪,整个街道都陷入了一场混乱。那场面,看得人心里直发颤。

        塑料厂和卷烟厂,跟市委市政府,都在光明大街上。卷烟厂在市府南边,塑料厂在北边,相距不到五百米。每次职工一上街,市领导在办公室窗前,就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听见震耳欲聋的口号声。

        一位副市长气得直拍桌子:“这简直是打我们的脸!”

        影响可不止这些,市政府是城市的脸面,每天要接待上级领导、外地代表团、外商考察团。可是现在,客人还没进大楼,先听到的是愤怒的喊声,看到的是乱糟糟的场面。这个样子,能不影响经济发展吗?

        外面堵门上访,市委大楼里正在开会。市委常委会上,市委张海峰书记语气沉重:“不能再拖了。塑料厂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和平市长,你亲自过问一下吧,各部门都要全力配合,这涉及到我们太平市安定团结的大局,涉及到能否招商引资的大事。”

        市长李和平当场表态:“按照张书记的指示,我一定全力以赴,尽快解决,绝不能让塑料厂的事情拖全市的后腿。”

        说是解决,实际上,当时华山只有一条路。兼并,成了唯一的出路。

        那会儿的太平市,纺织行业和医药行业是市里的两大龙头支柱产业。有人提议让纺织企业接手,可十几家国有纺织企业都在忙着改制,正在寻找新路和生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纺织企业自己又一大堆问题,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职工众多、管理混乱,这么多问题凑一块儿,好多职工也都下了岗,没了工作。企业连年亏损,账上的资金,连刚上学的小学生都能数得过来。自己还顾不过来呢,这些纺织企业哪还有心力去兼并塑料厂?简直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又有人提议让药厂来接管,太平市的十几家药厂效益确实不错,有能力办这事儿。报到上边,领导头摇得像个拨浪鼓,立马就否定了:“药厂那股味道儿,十里地外都能闻得见。上级领导来视察,外地客商来谈判,还没进市委市政府的门,就熏个半死,那像什么话?太影响太平市的形象了!”

        方案一个个被否决,市领导们也急得团团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