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酿的酒只在清明和中秋前后上新,每逢新酒开卖,无论是官办酒库还是酒楼食肆,都会举办活动大肆宣传,以卖出更多的酒引和成酒。
效果的确不俗,往往“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早上开市,中午就能卖完。
本朝的酒文化极其发达,这两天来吃自助的食客,哪怕有的饮品,也会询问有无新酒。
吴铭第一天并未准备,第二天便让李二郎去酒库沽了一些。
为何不转售清风楼的玉髓?因为不想替友商打广告。
这便是正店的优势所在,手握酿酒权,可以自产自销,其余食肆只能当中间商,赚一点差价。
说到中秋节的习俗,就不能不提赏月、玩月。
玩月的雅好由来已久,早在东晋时,便有“牛渚玩月”的赏月佳话。
至唐代,玩月之风尤为盛行,正所谓“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这时的中秋月已开始成为团圆的象征,但仅限于文人骚客的自娱自乐,官方并未将中秋定为节日,民间也没什么参与度。
直到北宋,朝廷才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不仅民间会争占酒楼玩月,“夜市骈阗,至于通晓”,皇帝也会在宫中摆下团圆宴,同皇后、太子和宫妃共享家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