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存,赵氏有后;其亡,宋室魂断。然其气节,开南宋百五十年悲歌抗争之先声。”

        ——《宋史纪事本末·太子谌殉国录》

        “太子谌,聚义同州,传檄讨虏,虽未竟其功,然其以血醒世之志,犹若荆轲击柱,项羽别姬,刚烈之气,千载下犹能激荡人心。”

        ——《忠义录·卷三》

        “金虏虽强,终不能屈其之志。同州城下,十岁太子以身铸魂,其所求者,非一身之存亡,乃华夏万民不屈之心。

        此诚霸道之始,仁者之终也。”

        ——《陔余丛考·论宋太子事》

        “上闻太子谌殉国同州,震悼。

        下诏曰:侄谌冲年秉节,蹈难守仁,可追谥为:怀烈太子,以旌其忠。

        论曰:怀烈以十龄之身,抗暴虏于危城,其志可哀,其节可尚。

        然‘怀’之一字,亦见庙堂深意,盖惜其未正位而殁,亦所以定名分,安社稷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