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遗留下的族人无法再号召其他部落团聚在自己周围,甚至还要面临频繁的“下克上”,于是他们只能选择退避,分化成为南北两支,各奔生路。
其中向北方走的,栖身于那座分隔了草原和辽东的大鲜卑山山脚,便将这座大山的名字,作为部族新的名称,号为“鲜卑”。
向南方走的,则是栖身于大鲜卑山山脉的南端,一座叫做“乌桓”的山峰脚下。
和自己的“兄弟”一样,其人也选择用“乌桓”来作为自己的新称呼。
而发展到了眼下,这两部都得到盛行。
其中乌桓因为更靠近中原,可以与之往来接触,便更显露出可以“取匈奴而代之”的气象。
“而且攻伐乌桓,除却兴我诸夏,弃绝蛮夷的使命外,还能夺取西辽河谷,打通通向草原的道路!”
“只要能够行向草原,那西域丝路,也可以与我连接起来,不用只依靠海上,才能与新夏、西海交流贸易。”
诸夏君子做事,
向来是喜欢寻求备份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