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因为学派分裂,而跑到这里的墨家弟子们,对这暗中风浪,感知的十分清楚。
毕竟,墨家当年在墨子的带领下,可是亲身经历过许多次诸侯之争,甚至还以一己之力,阻止过两国开战。
只是墨子去世后,
墨家三分,虽然仍旧活跃于诸夏,但实力的确是减弱了不少。
相夫氏之墨认为当学儒家,用心经典,总结墨子在世时,提出的种种观点,以推进天下“兼爱非攻”的进程,此时已经被齐国田氏招揽了过去,为田氏取代齐国,提供声望。
邓陵氏之墨,则是认为要沿用墨子生前的做法,用墨家的武力去阻止诸国间的动乱,此时正活跃在南方的楚国。
而身处阳邑的这支,则是相里氏之墨,推崇墨子“勤俭尚贤”的主张,认为说的再好,也不如实心做事,让小民过的更好,以从底层起,壮大墨家的力量。
“阳邑是魏国的飞地,又不像魏国东郡那样广大,赵国想要渗透夺取,实在简单。”
“我们应该另寻一个地方了。”
虽然墨家提倡“非攻”,却也不是直愣愣的投身其中,去反对天下间所有的战事。
阳邑这样的地理位置,除非魏国直接夺取了赵国西部的所有土地,将飞地直辖,不然失于赵国之手,是绝对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