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有这么多困难,在一代又一代中华航海家的努力下,到了宋朝,这一切终于有了眉目。

        从科技上来说,舰船的建造技术已经成熟,尤其是指南针牵星术与水密封舱的发明使得远洋航行有了可能。

        而宋金两国之间的海洋贸易与军事交锋也使得航路的探索愈加成熟。

        无论是通过李宝寄来的信件还是说苏保衡留下的文书,刘淮都发现,近海是难以开辟航路的,因为暗礁太多了。

        看上去最稳妥的循岸而行不仅仅会遭遇浅滩暗礁,更是会迁延时日。

        反而是远洋航行才是正路。

        但是大洋航路有一个重大问题。

        风帆时代中,洋流与季风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在许多古代留下来的海图中,吕宋岛的位置要比台湾近太多,就是这个原因:洋流可以让舰船事半功倍。

        理论上,找到这个有洋流与季风相助的航道,稳定的海运就成了可能。

        何子真可谓是海运奇才,而且运气也极佳。

        在比对了大量的宋金的资料,并且询问了许多宋金官员将领渔民商人之后,何子真从崇明岛出发,带着十艘载满粮食的大船,东行至黑水洋,也就是江苏东北的那一处海面,随后直接抵达山东成山,也就是山东半岛的最顶端的那个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