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时候力有不逮,无法收复失地,更知道若是停战,哪怕是短暂的和平也弥足珍贵,但我还是不敢,我不知道若是我散了这口气,还能不能聚起来,也不知道那些抱着恢复失地不计生死追随我的人会如何看我,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妥协。”

        宋国所有人都可以跟金国妥协,只有刘淮不行。

        因为他的所有政治根基全是靠抗金得到的。

        如果刘淮妥协了,那么张孝祥、朱熹这种宋国士大夫,王世隆、李秀这种山东豪杰凭什么追随他?

        叶义问、虞允文等宋国相公又凭什么跟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结成政治同盟?

        山东士民又凭什么任他施政?

        也因此,每时每刻,刘淮都要坚定这个底线。

        说句难听的,只要能坚持住,哪怕与宋国决裂,被宋金两方夹击,到最后还是会有一些死忠与他一起赴死的。

        若是坚持不住,说不得一两年之内就会树倒猢狲散。

        这种政治基础,虞允文有,汤思退有,甚至赵构也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