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并不需要太多,李悠南只取了大约数厘米的样子,用石头捣碎研磨成铜粉。

        铜线是着色剂,在氧化后会变成绿色,为成品赋予颜色。

        李悠南完全靠着系统赋予的感觉配比着釉料,当他完成这一步以后,便开始进行真正的烧制流程了。

        他将这些干粉按比例混合均匀,慢慢加水调制成浓牛奶的粘度,随后在完全干透的陶坯上涂上厚厚一层。

        涂釉的时候,李悠南顺便解释:“这支笔是我可爱的小羊贡献它的毛发制作的……所以当这一批瓷器烧制出来的时候,有它的一份重要的功,哈哈。”

        接下来,李悠南将涂好釉的陶坯挨个放进土窑里面。

        他深吸一口气,到了这一步,饶是李悠南自己也有一些紧张起来。

        此时他已经没有额外的精力对镜头说话了,而是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窑内。

        在野外没有精确的温度计,全靠看火焰的颜色、烟,感受着窑体的辐射热来判断温度。

        很快李悠南完全沉浸下去,凭着感觉添加燃料,让火焰完全包裹陶器,窑内一片通红。

        在确定里面已经稳定下来以后,李悠南这才微微舒了口气,对着镜头解释:“正式烧制的阶段,又叫高温烧结,大概需要4个小时左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