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无奈地说:“正是这位董绍,董秀才。”】
【华安笑道:“他便是如此,虽有学问,却颇为固执迂腐,他十几岁便中了秀才,想不到蹉跎三十年,仍只是个秀才。”】
【大齐有句俗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由此可见科举之难。除了自身才学,背后也需有人提携。齐彰帝在位时,距今已有四百年,那时的科举考试“不糊名”,考生姓名、籍贯、住址乃至祖上官员、师承何人,均需写明。】
【因此,一时间取士多为高门大户之人。直至后来夫子改革这一措施,考试实行糊名制,且出题者均为书院的先生,这一情况才有所好转。】
【大齐的夫子,不仅是书院的书院长,更是当代学问最高者,由上一代夫子逝世后继承其位。】
【大齐自开国至今,历经四十代帝王,两次迁都,历经盛衰,又有文帝复国,传国已有一千两百余载。】
【开国之初,书院创立,至今仅有二位夫子。】
【初代夫子在登天二百年后重返人间,建立书院收下弟子,最终老死于书院,将学术道统留在了大齐。】
【学问便落了人间!】
【第二代夫子则一直活到了现在,于三百年前往东海寻仙,至今未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