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行,那就十年。
十年又十年后,田佘父母老去,临终前,母亲仍记挂着他,握着他的手,对他说:“若考不上,便不考了,在娘眼里举人也没那么重要。”
田佘不语,默默守孝三年,三年后继续来到考场。
这时候的田佘对功名的追求几乎达到了魔怔的地步。
也就是在这一年,五十岁赶考的田佘遇见了茶楼说书的郭东阳。
闲谈时,田佘提及自己的过往,说昔日同样穷苦的同窗如何中举,如何风光。
郭东阳此时虽年轻,可阅历却非一般死读书的书生可比。
当他得知田佘所说同窗的姓名时,却当场讥笑道:“你说的莫不是在河靖负责监造水事的都事官?”
田佘问他如何知晓此事,又为何发笑。
郭东阳反而怪道:“河靖府靖水河坝溃堤,淹死十数万人,你的同窗声名远播,当地人称‘稻草判官’,一挥笔,一开口,便用秸草填沙,筑就千里河堤,这样的大贪官,大判官,河靖百姓谁人不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