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拳不是直接冲拳,而是一种甩劲,手臂如同一条湿过水的厚重毛巾,拳头就是毛巾的末梢,拧臂向前一甩,末梢打在空中。
虽然是普通人的体力,这一拳带动衣袖,也能打出细微的风声。
眨眼间他又腰胯下沉,身子往后一退,顺势翻身,抡着左臂就是一爪,向后抓了出去。
连窜带冲,每狂进一大步,又稍退一些,等他冲出二三十步之后,不经意间,脚下已经走出了一个大半圆的样子。
而他手上,反复就是劈、甩、抓,三个动作的频率,远比脚下动作更高。
因为每一次动手,脚底的每一次冲跃,都是用尽全力,楚天舒额头上很快就见了汗,眼睛却熠熠生辉。
这套拳越练,他就越发现,脑海中不只有拳谱的字迹图形,好像还有一种“正确的感觉”。
脑子里大致知道,什么样的动作才是真正标准,怎么样发力,才是真正符合了拳谱里的细节要求。
文字很多时候是苍白的,最高明的拳法师傅,也很难把自己练拳练准了的那一刻切身体会,讲给徒弟听。
况且同样的话,徒弟的理解也未必相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