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称为“生物少年”的主角,正一动不动地趴在【稷下学宫】生态园的草地上。
镜头给了一个特写。
他正在用一种比头发丝还要纤细的柔性传感器,探针的尖端,几乎已经触碰到了面前一只凤尾蝶的翅膀。
旁白解释道,他正在尝试测量,这只蝴蝶在不同情绪下——比如,当旁边一朵花突然绽放时的“愉悦”,或者当一只天敌模型飞过时的“恐惧”——翅膀每秒钟振动的具体频率和振幅差异。
这副景象,让无数观众感到了第一波冲击。
“他怎么知道蝴蝶是愉悦还是恐惧的?”
弹幕上飘过一句灵魂发问。
画面切换。
另一边,被称为“音乐少女”的主角,坐在一台造型复杂的频谱分析仪前。
那些从生物少年那里收集来的,在屏幕上显示为一堆杂乱无章的尖峰和波谷的频率数据,被她输入了进去。
她的任务,是试图从这些凡人耳中的“噪音”里,找到某种和谐的、可以被称为“旋律”的数学规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