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燕京大学能拿出的最强笔杆子天团。

        此刻,会议室内没有交谈,只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手指在键盘上疯狂敲击发出的“噼啪”声,密集得如同暴雨。

        另一种,是笔尖在纸张上奋力划过时,发出的“沙沙”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每个人都表情紧绷,下颌线绷得死死的。有人无意识地啃咬着指甲,有人则一杯接一杯地灌着冰美式,试图用***驱散深入骨髓的疲惫。

        他们在打磨一份武器。

        一份用人类数千年的教育哲学、社会学理论、历史典故熔铸而成的,完美的辩论稿。

        稿子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经过了至少十轮的推敲与辩驳。每一个论点,都配备了三个以上的备用论据,足以应对任何可能的现场诘问。

        这,就是传统学院派最令人敬畏的姿态。

        他们不相信临场发挥,只相信绝对的准备。他们要用知识的厚度与逻辑的严谨,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权威壁垒。在他们的世界里,真理,是可以被完美设计与呈现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