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台后的女职员李淑娟看着这一大挎包银光闪闪的银元,眼睛顿时亮了。
近期行里正大力推行人民币,千方百计回收银元以稳定金融,但响应者寥寥。像这样一次性拿出上百块银元来兑换的,在她当班期间还是头一遭。
“同志,您稍等,我清点一下。”李淑娟压下心中的惊喜,态度格外热情。她拿出一枚银元,习惯性地先掂了掂分量,感觉似乎……有点不对?又拿起一枚,仔细端详其上的袁世凯侧像和花纹。
这一看,她的眉头渐渐蹙了起来。
这些银元的图案虽然清晰,但边缘粗糙,毫无流通磨损的痕迹,更重要的是,它们缺乏那种经过岁月沉淀的、特有的温润包浆,反而透着一种生硬的、崭新的“贼光”。
她接连抽查了好几枚,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同志,”李淑娟脸上的热情褪去,换上了严肃和些许警惕,“您这些……是‘大洋’?”她刻意用了旧时的称呼,语气里充满了怀疑。
陈晓克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妙。
他光想着现代仿制银元的含银量达标,却忘了它们缺乏最关键的历史痕迹——那种无法伪造的岁月感。只能,“是啊,家里留下来的,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很大。”李淑娟摇摇头,语气肯定,“这些都是新做的,假的。我们银行按规定不能收兑。”她将一枚银元推回柜台前,态度明确。
陈晓克深吸一口气,这是他预料中最可能遇到的情况之一。
他稳住心神,坚持道:“同志,你不能光看表面。我敢保证,这里面绝对是足色的白银!你可以验一验,熔了看成分也行,银子的价值总还在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