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如果完全侧重隐身性的话,那的确不合适,就像是眼前的飞机,完全按照隐身性第一的原则来考虑,这是走极端的,但是……隐身性也将会是未来军机研发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隐身性,就无法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啥意思?

        在场的很多人都不屑地看向门口,那里出现了一些东方的面孔。而说话的,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隐身机不还是被我们给打下来了?事实证明,这飞机也没什么用!”

        “那你们能告诉我,是怎么打下来的吗?”

        “这……”

        “而且,这机翼看上去是被撞的,当时,你们的拦截机上,就没有导弹吗?”

        没有人说话了。

        奥加尔科夫开口了:“当时,我们的苏-15截击机使用热焰弹照亮夜空,凑巧发现了这架飞机,凑上去之后,发现无论雷达还是红外引导头的导弹,都无法锁定目标,后来,我们勇敢的飞行员为了避免这架飞机继续靠近我们的领土,决定撞上去。”

        “隐身的意义就在于此,雷达、红外装置,都无法锁定它,想要打下来,除了撞击,就是机炮了,各位,我们航空技术发展了几十年,现在,又要回到机炮格斗的时代了,你们还说,隐身性没有用?”

        “这架飞机,完全依靠隐身性,结果自身的机动性很差,这样的飞机,真的能适应战场?”米高扬设计局的工程师谢尔盖-科罗特科夫开口质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