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T-10立项之后,仪表设计局也就开始研发起来机载航电设备,尤其是最关键的机载雷达设备,为了这个项目,他们还专门成立了第六科研室。
捣鼓了十年,结论就是……搞不出来?
“西蒙诺夫,放松,不要着急。”别基尔巴耶夫说道:“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整体技术实力的差距,我们经过十年的探索,依旧无法掌握平板缝隙雷达天线的加工难题,现在,眼看T-10项目进展顺利,先换上米格-29雷达的放大版,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等以后……”
“等什么等!米格-29上的雷达,重量就达到了五百公斤,如果换到苏-27上,扩大天线尺寸,增加功率,增加冷却能力,那重量岂不是得一吨?我们原本的设计中,给雷达就预留了五百公斤的重量,现在超标了,我们怎么冷静?你告诉我,怎么冷静?”
“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总之,目前最合适的方案,就是用卡塞格伦天线,虽然重一些,也比没有好啊,要不,你们苏霍伊设计局,帮助我们解决雷达天线的加工难题?”
“我们干脆造雷达好了,还要你们仪表制造设计局干什么?”
“好啊,也不是不可以。”
会议室里,争吵暂停,两个人面红耳赤的坐下,都在呼哧呼哧地喘着气。
“我们能不能从欧洲引进技术解决?”主持会议的苏共中央委员马佳舍夫开口问道。
“欧洲?欧洲人也没有类似的技术!”别基尔巴耶夫说道:“目前,只有美国能加工。”
“只有美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