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使用的弹体,本来就是麻雀3,所以外观和麻雀导弹几乎一模一样,最关键的诀窍,是在导引头上的。
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只能使用最简单的被动直检式比辐单脉冲技术,简单来说,弹头上拥有一个等角四臂平面螺旋天线,天线尺寸正好是目标雷达波长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臂天线接收的信号,形成了上下左右四个波束,相互正交,和导弹舵面形成了四十五度角,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导弹只要偏离轴线,就会在其中一个天线上形成了直流误差信号,经过电路变换之后,形成舵机控制信号,让舵机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听上去很简单,属于模拟电路技术,好像没有任何的智能化,但是在这个时代,空空导弹大部分也都是模拟电路的,全数字电路,也只有东方在用。
这种导弹实现了攻击敌人雷达的任务,但是缺陷也不少,比如说,它只能迎着雷达飞,因为需要雷达的信号来引导,所以在越战中,经验丰富的雷达手会通过突然关机等方式让这种导弹扑空。
第328章贝卡谷地里的防空导弹部队
对此,美国佬的改进方案就是增加惯性引导装置,只要认准了目标,哪怕目标关机,也会根据惯性继续飞向目标。
另一个缺点,就是导引头覆盖的频率波段太窄,而且这还是物理上的区别,天线尺寸是固定的,所以,为了应对不同频段的雷达,就得有不同的导引头,然后……在出击前,确定目标雷达的具体频率,然后选择合适的导引头。
等等,萨姆-6导弹的数据,难道不能提前知道吗?
搜索雷达是一直开机的,可以得到这种搜索雷达的信号,但是,目标照射雷达,那是打仗的时候才开机的,而且,为了保密起见,老毛子研制的装备,都是有几个频率段可以自由选择的,平时用一个,战时换一个。甚至,不同的导弹连,也可以用不一样的频率,彼此之间也不会串信号。
无人机的任务,就是诱使对方雷达开机,确认准确的雷达频段,然后……就能一拥而上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