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的科研能力很强,他们研制的很多产品,都是世界一流的。”李国富说道:“就拿计算机来说,除了美国,西工大是第一个把8086芯片用在微型计算机上的,到现在为止,连欧洲都没有类似的产品,所以,我们的芯片造出来之后,不仅仅能满足国内使用,甚至能出口到欧洲!”
“那航空工业方面呢?”
“那就更是了不起的存在了,老于,你们应该知道啊!这西工大生产的零件,很多都在给欧洲和美国的企业配套,最近更是要和波音一起联合研发客机。”李国富说道:“对了,你们记住,西工大最看不起那些化缘的,和他们合作,就得抱着自立自强的态度,说句实话,西工大又不欠我们什么,人家现在的好日子,也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于希明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是啊,时代变了,以前是全国一盘棋,现在……”
于老,1927年出生在东北,从小就看着鬼子的飞机在头顶上飞,立志航空报国,1953年,从首都航空学院毕业之后,就进入了112厂,从设计员干起来,一步步厂长起来,1966年,当国家要建立三线基地的时候,他主动请缨,来到了011基地第一设计所,承担技术负责人的角色,现在已经是总设计师和011基地科技委副主任了。
现在回头再看看,如果没有出来,继续留在东北,那可以安稳地过日子,现在却要操心整个基地的生存问题……不过,他不后悔,因为当时,国家需要!
现在,要搞改革,要带着三线基地走出来!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前两年,他和011基地的其他领导,求爷爷告奶奶,最终要来了米格-21教练机项目,对他们来说,这个项目关系到011基地未来的发展!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展开测绘仿制的过程中,上面传来消息,这种教练机已经过时了,需要在超七的基础上,设计一款全新的教练机!
对于只接触过歼六的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还没学会走,就要跑了!
怎么办?
不能低头,不能畏惧困难,必须要迎难而上,得给三线基地闯出来一条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