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之一也可以,至少一千个里面,会有一个合格的,这是我们工厂的骄傲,我们这就给莫斯科报喜,我们已经能成功量产8086芯片了!”厂长亚历山大,倒是一脸的淡定:“我们厂一定能因为这个成果而获得莫斯科的奖励的!”

        拉特舍夫的神情复杂。整个苏联,都弥漫着这样一种气息,半导体产业能发展起来,那就见鬼了!

        说起电子技术的发展,外行都会说,老毛子是走电子管道路,西方走晶体管和集成电路道路,所以,老毛子就落伍了。

        这句话,纯粹就是不了解内幕的胡乱揣度。

        这段历史,得从二战说起,二战结束的时候,德国被瓜分,美国拉走了人才,苏联拉走了设备,大名鼎鼎的蔡司,就是这样被瓜分的,他们到了美国之后,被仙童相机公司生产了几千个目镜,而仙童相机,之后成立了著名的仙童半导体。

        当美国佬开始研制半导体的时候,苏联不比他们慢多少,苏联拉出来第一个晶体管,只比美国晚了几个星期,到1957年,晶体管收音机就开始进入百姓的家庭,当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里面用的就是晶体管。

        1962年,苏联就在一块锗半导体上,造出来了多个晶体管,这就是集成电路的原型了。

        1963年,苏联就决定在莫斯科郊区兴建一座叫做泽列诺格勒的城市,这座城市就是专门为研制半导体而建设的城市,也就是苏联的硅谷!

        谁敢说苏联只会玩电子管小型化的了?

        同一年,苏联克格勃成立了T局,专门从西方获取设备和技术,仅仅在硅谷,就安排了六十多人,直接偷芯片!

        不过……在苏联的体制下,任何的技术发展,都是和项目负责人有很大关系的,当负责电子管的人占据优势的时候,晶体管的研发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从上到下形成的一种学阀类型的潮流,又让他们好大喜功,只知道报告好消息,坏消息就压着,而且,各种争斗不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